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5年全球死亡原因排行,缺血性心脏疾病已经逾5年以上佔据全球最高位死亡原因。虽然传统上一直以来都认为心肌梗塞、心绞痛是高龄者以上才会罹患的疾病,但民众若翻阅卫福部105年十大死因统计年报,可以发现从44岁年龄层开始,心脏疾病就已经成为国人第二大死因了。
而日本国立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的专科医师神谷千津子表示,每年到了1~2月份,是北半球国家心脏疾病发作最频繁、死亡人数也最高的时期。其中医学界近来来特别注目的,就是好发于40~50岁之间更年期女性的「微小血管型心绞痛」。
微小血管型心绞痛:不只胸口,牙齿、喉咙、胃等多处都绞痛!
根据日本心脏病学会官方公布资料,指出这类型的心绞痛除了与心肌缺血,导致周边微小血管萎缩、胸口出现抽痛感之外,更与雌激素变化、血中胆固醇指数过高有关,使得胃部、上臂、喉咙、牙齿以及肩背等多处的微血管,都跟着缺血而引发绞痛感,患者也往往会因此误判自身病情,所以选择了错误的科别而延误黄金治疗期。
静风庄医院的天野惠子医师则表示,据她的研究统计,若以邻近更年期前后的女性40~50岁之间女性,大约每10人就有1人患有微小血管型心绞痛。
雌激素能舒张微血管 更年期罹患心脏病风险成13倍
雌激素也有舒张微血管的能力,因此在40岁横跨50岁之际,面临体内的雌激素快速降低,自然也就使得微血管组织无法正确保持弹性。连罹患其他心脏疾病的风险都是一般人的13倍。
此外,日本国立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的代谢部部长斯波真理子也指出,若是该名女性同时还具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史,更会提高其动脉硬化的风险,使得此年龄段的女性因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比例而过世的比例,甚至比男性还来得更高。
台湾每160人 就有1人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而台大医院内科部主治医师苏大成教授日前在接受全民健康基金会採访时,也指出胆固醇虽然不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唯一危险因子,但是若以高血指特别门诊中所看到的病例,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者,其总胆固醇值超过300mg/dL时,就与心血管疾病剧有强烈关联,不能不控制。
苏教授指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因为基因变异的遗传,导致LDL胆固醇接受体出现缺陷,进而影响了体内的胆固醇代谢,若是没有积极用药控制,在40岁以前就有可能出现心肌梗塞的危险。
而苏教授也表示,初步推估来看台湾每160人,就有1人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但是临床上却有高达8成的患者因为没有症状,所以从没接受治疗。
而斯波医师则表示,民众若想要自行判断自己是否有潜在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危险,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检查:
阿基里斯腱厚度:
正常人的小腿后侧阿基里斯腱厚度约在6毫米左右,如果民众在家自行测量时,发现阿基里斯腱的厚度超过2公分以上,就有可能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
LDL胆固醇数值:
超过180以上,就有可能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家属心血管状况:
2等亲以内家属,曾有男性在55岁、女性在65岁以内罹患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就有潜在危险。
而斯波医师也建议,民众应该培养三项生活习惯来改善,或者是尝试美国近来正流行的「一盘饮食法」来强化微血管强度,延缓动脉硬化速度,并且帮助微血管回春来避免心绞痛发作。
《斯波医师建议的三招生活习惯》
申博太阳城_澳门十六浦|热门实用和全面深入|最全面最及时生活信息|网站地图 菲律宾申博官网备用网址_注册送白菜的娱乐场快凯发送68元 菲律宾申博官网备用网址_博赌网站大全